Site icon

第6週靈修經文:撒母耳記上 六:1 – 七:2 – 麥志明傳道

第6週靈修經文:撒母耳記上 六:1 – 七:2 撒上六1~18 (非利士人歸還約櫃) 用甚麼方法將約櫃送回去?(1~9) 經過七個月的痔瘡折磨,非利士人決定送走約櫃。他們召來祭司和占卜的,問他們如何送回約櫃。這些祭司和占卜的說:要用五個金痔瘡和五個金老鼠作為賠罪的禮物獻上,且要給榮耀給以色列的神(六4、5)。因為他們認為這樣耶和華才把手放輕一些。     祭司和占卜的又繼續提醒非利士人,當年耶和華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歷史,要他們對耶和華有敬意(六6)。此時距出埃及已超過四百年了,可知這事件對外邦人有很大的影響。所以他們建議非利士人造一輛新車,將未曾負過軛的母牛套在車上,使牛犢回家離開母牛。然後把約櫃放在車上(六7~8)。 祭司和占卜的又想出方法去試驗災禍是否是耶和華所降的。若牛車是直行到以色列邊境伯示麥,便表示大災是耶和華所降的。 牛車直往伯示麥 (10~18) 牛車果然直往伯示麥去,當地的利未人將約櫃放在大磐石上,又把新車劈成柴,將兩隻母牛當祭牲,就地獻給耶和華為燔祭。非利士的五個首領看見,就回以革倫去了。 默想問題

  1. 我們是否像非利士人一樣當遇到禍患時才承認神的大能和尋求神呢?
  2. 從祭司和占卜者所建議的處理方法,他們對耶和華是甚麼的態度和觀念?他們對耶和華的認識是否全面和正確呢?我們是否也是以相似的態度去處理有關神的事情?
  3. 為何他們認為牛車直去伯示麥便是代表是神降災禍給非利士人?我們有否是用相似的方法來決定是神的旨意或真理呢?
  4. 這個試驗方法是非利士人想出的主意,為何耶和華會用這方法呢?
  撒上六19~2 兩種對耶和華不同的態度 這時約櫃已回到以色列人當中,問題是怎樣處理和面對約櫃呢? 伯示麥人的態度 (19~21) 伯示麥人初時的獻祭,似乎是得到耶和華的悅納,但他們跟著的擅自窺看(可解說是不按照正常的次序到祂面前),卻被神擊殺了他們七十人。他們可能是因好奇窺睹櫃中之物。 基列耶琳人的態度 (1~2) 基列耶琳人將約櫃接上去,並安放在山上亞比拿達的家中,他特別分派他兒子看守耶和華的約櫃,應該是在約櫃前事奉。約櫃在基列耶琳二十年,在這期間,以色列全家傾向耶和華。眾支派都在信仰上歸向耶和華,而且因著信仰被聯結,這是士師時代一直無法達成的。 思想問題
  1. 我們是否知道當怎樣事奉神,真正蒙祂所悅納呢?
  2. 我們有否存敬畏的心去面對聖工,是否有時是逾越自己的職份?
每週靈修 6週靈修經文:撒母耳記上六1~2 撒上六1~18 (非利士人歸還約櫃) 用甚麼方法將約櫃送回去?(1~9) 經過七個月的痔瘡折磨,非利士人決定送走約櫃。他們召來祭司和占卜的,問他們如何送回約櫃。這些祭司和占卜的說:要用五個金痔瘡和五個金老鼠作為賠罪的禮物獻上,且要給榮耀給以色列的神(六4、5)。因為他們認為這樣耶和華才把手放輕一些。 祭司和占卜的又繼續提醒非利士人,當年耶和華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歷史,要他們對耶和華有敬意(六6)。此時距出埃及已超過四百年了,可知這事件對外邦人有很大的影響。所以他們建議非利士人造一輛新車,將未曾負過軛的母牛套在車上,使牛犢回家離開母牛。然後把約櫃放在車上(六7~8)。 祭司和占卜的又想出方法去試驗災禍是否是耶和華所降的。若牛車是直行到以色列邊境伯示麥,便表示大災是耶和華所降的。 牛車直往伯示麥 (10~18) 牛車果然直往伯示麥去,當地的利未人將約櫃放在大磐石上,又把新車劈成柴,將兩隻母牛當祭牲,就地獻給耶和華為燔祭。非利士的五個首領看見,就回以革倫去了。 默想問題
  1. 我們是否像非利士人一樣當遇到禍患時才承認神的大能和尋求神呢?
  2. 從祭司和占卜者所建議的處理方法,他們對耶和華是甚麼的態度和觀念?他們對耶和華的認識是否全面和正確呢?我們是否也是以相似的態度去處理有關神的事情?
  3. 為何他們認為牛車直去伯示麥便是代表是神降災禍給非利士人?我們有否是用相似的方法來決定是神的旨意或真理呢?
  4. 這個試驗方法是非利士人想出的主意,為何耶和華會用這方法呢?
  撒上六19~2 兩種對耶和華不同的態度 這時約櫃已回到以色列人當中,問題是怎樣處理和面對約櫃呢? 伯示麥人的態度 (19~21) 伯示麥人初時的獻祭,似乎是得到耶和華的悅納,但他們跟著的擅自窺看(可解說是不按照正常的次序到祂面前),卻被神擊殺了他們七十人。他們可能是因好奇窺睹櫃中之物。 基列耶琳人的態度 (1~2) 基列耶琳人將約櫃接上去,並安放在山上亞比拿達的家中,他特別分派他兒子看守耶和華的約櫃,應該是在約櫃前事奉。約櫃在基列耶琳二十年,在這期間,以色列全家傾向耶和華。眾支派都在信仰上歸向耶和華,而且因著信仰被聯結,這是士師時代一直無法達成的。 思想問題
  1. 我們是否知道當怎樣事奉神,真正蒙祂所悅納呢?
  2. 我們有否存敬畏的心去面對聖工,是否有時是逾越自己的職份?
]]>
Exit mobile version